从实训室到竞赛场——数字时代的 技能之星
热烈祝贺我院信息技术产业系网络2151班陈亚鹏同学荣获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铜牌!
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属于信息与通讯领域的一个比赛项目,要求选手运用软件开发技能以及编程语言、软件工程、数据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用大赛提供的软件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工具,按照比赛要求完成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与测试、文档编写及汇报等任务。主要考核选手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系统设计以及软件开发能力。任务书以及素材中有着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这对选手的技术实力和语言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陈亚鹏比赛场地竞赛过程。
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揭晓,我院信息技术产业系网络2151班陈亚鹏同学在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中勇夺铜奖。这块来之不易的铜牌,不仅实现了我院在该赛项的历史性突破,更是我院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成果体现。
慧眼识珠:长期培养结硕果
左:主教练陈旭老师 中:选手陈亚鹏 右:教练姚玉婷老师。
与大多数竞赛选手不同,陈亚鹏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在日常教学中,指导老师陈旭就注意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学生身上闪耀的特质:对商务软件开发的浓厚兴趣、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以及最难得的——肯吃苦的韧劲。“他虽然基础不算顶尖,但每次课后都会主动加练,遇到问题非要弄明白才肯离开机房。”陈老师回忆道。
正是这些特质,让陈亚鹏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在长达数月的系统训练中,教练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渐进式的培养方案:从基础的编程语法到复杂的系统架构设计,从简单的功能实现到完整的商业解决方案开发。
临阵变局:三周极限挑战
就在备赛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一个意外打乱了所有计划——赛前三周公布的样题竟然是上一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原题,与之前的训练方向有较大出入。
面对这一变局,教练团队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慎重考虑,他们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全力攻克世赛样题。接下来的21天堪称魔鬼训练。陈亚鹏将每天的睡眠时间压缩到6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投入训练。清晨背诵英文技术文档,上午练习系统建模,下午进行编码实战,晚上则与教练复盘当天的训练成果。“最疯狂的时候,我一天要写2000多行代码,手指都磨出了茧子。”
赛场逆转:心态致胜的关键

教练姚玉婷老师与选手一起赛前训练。
比赛首日,突如其来的题型变动给了陈亚鹏一记重击——赛题数据包与训练内容变动很大,关键函数库基本更换。面对陌生的开发环境,他在文件保存部分出现重大操作失误,在第一模块结束后成绩直接滑落至中下游。然而,陈亚鹏并未气馁,迅速调整心态。在第二模块的手机App开发中,他逐渐找回节奏,键盘敲击声沉稳有力。他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基础功能的实现,更凭借冷静的头脑和出色的发挥,在后续模块中接连超越其他选手。当最终成绩揭晓时,那个首日险些垫底的名字,赫然出现在铜牌获奖名单之列。
未来可期:新的起点
陈亚鹏表示:“这只是个开始,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我们学校的风采。”他的故事证明,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只要给予合适的培养和足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这场胜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我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期待更多学子像陈亚鹏一样,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勇敢追梦,用代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